德国人的孩子,在拥抱自然中学会感恩

作者:本站时间:2020.11.25

德国,拥抱自然的感恩教育


对食品的敬畏源于对自然的尊重



德国人崇尚“自然教育”,他们认为应该让孩子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的相处,回归大自然,从和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开阔眼界、获得新知、增强体质。有很多的德国儿童上的就是“森林幼儿园”,最早的“森林幼儿园”出现在丹麦,但现在德国就有很多,因为“森林幼儿园”和“自然教育”的理念是相符合的——提倡让孩子从大自然中学习,让教育自然而然的发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的社交合作能力、探索思考能力、以及身体运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PART.01

探索思考能力的提升


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如此,比如说“蚂蚁搬家”“蜻蜓低飞”这些自然现象,在“自然教育”的模式中,不会直接告诉孩子,它会让孩子学会睁大自己的双眼从而发现这些微妙的现象,然后告诉孩子这些微妙的自然现象代表什么意思。

再比如一些常见的动物,如果我们是在课堂里进行教学的话,那么我们可能会直接给孩子看一张关于该动物的图片,并且附上文字的介绍,然后让孩子将该动物的特征死记硬背在心里。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失去探索能力,而“自然教育”就恰恰相反,它会让孩子主动发现某一个动物,然后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并得出关于该动物身体特征的结论。除了动物之外,不同种类的植物也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来记住,比如让孩子自己观察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和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等等“自然教育”模式的方法都可以在无形之中就让孩子的观察探索能力得到锻炼。

别小看这些小事对孩子成长带来的意义,因为孩子从小习惯的就是自己去观察、探索从而得出结论,那么当他长大之后面对新兴的事物时,他不会因为不认识而望而却步,也不会人云亦云,相反,他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去观察、探索,这样的能力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PART.02

社交合作能力的提升

伴随探索、运动而来的往往还有合作,都说“兄弟同心,齐力断金”,只有人多力量才会更大。比如像上文的观察、探索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如果大家合作的话,那么即便是一些很细微的细节也可以被众人发现从而得出最完整的结论。再比如上文提到的搭建房子、徒步行走,这些也同样会让孩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和他人合作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

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知道同理心、善意、感恩的心对自己社交合作带来的巨大帮助,以及知道该如何避免或者解决社交合作中产生的冲突。可以说在这种教育环境里,孩子的全部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甚至做一件事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合作,这显然对孩子的全面成长更加有利。虽然没有纸质的课本,虽然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教,但是在引导下他们已经逐渐学会了很多新知识。


PART.03

                                            身体运动能力的提升

在“自然教育”中,除了可以让孩子观察探索之外,还会让孩子动手操作。比如说如果让孩子利用已有的材料搭建一个小屋,他们会怎么做呢?也许有的孩子会想到用树叶,也许有的孩子会想到用石头,也许有的孩子会想到用树枝,当孩子们开始动手操作的时候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再比如在森林中徒步行走的时候,孩子们可能需要走过布满大小不一的石头的小溪,可能要翻过一根横着的木头,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知道如何发力从而让肌肉获得锻炼,让协调性能获得提升。